一、前言 
传统上,关于“尖点为什么不可导”,其实并不构成一个“问题”,因为,尖点就是依据其不可导性被定义的。
但是,在本文中,「荒原之梦考研数学」将基于最基本的数学公理,从全新的“峰”式视角,为同学们解释为什么尖点一定是不可导点,从而让同学们对有关知识建立更加深刻和形象的理解。
二、正文 
为什么可导点是“双胞胎点”
我们知道,数学是建立在一些不证自明的公理之上的,其中一条公理为: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那么,既然至少需要两个点才能确定一条直线,同样属于直线的“切线”自然也需要至少两个点才能确定。
例如,如果要寻找函数 $f(x)$ $=$ $(x – 6)^{2} + 2$ 在坐标为 $(5, 3)$ 的点 $\alpha_{12}$ 处的切线,那么,我们可以在函数 $f(x)$ 上随便选取两个点 $a_{1}$ 和 $a_{2}$, 并以这两个点为基准,连接形成一条直线,如图 01 所示:
但很显然,图 01 中的直线并不是函数 $f(x)$ 在点 $\alpha_{12}$ 处的切线。
所以,我们让点 $\alpha_{1}$ 和点 $\alpha_{2}$ 分别沿着函数 $f(x)$ 的函数图像,向点 $\alpha_{12}$ 移动,逐渐逼近点 $\alpha_{12}$, 如图 02 所示:
于是,当点 $\alpha_{1}$ 和点 $\alpha_{2}$ 之间的距离足够近的时候,就可以被看作到达了点 $\alpha_{12}$, 从而,连接点 $\alpha_{1}$ 和点 $\alpha_{2}$ 所得到的直线,就是点 $\alpha_{12}$ 的切线,如图 03 所示: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到,函数 $f(x)$ 在点 $\alpha_{12}$ 处的切线,实际上是基于两个点 $\alpha_{1}$ 和 $\alpha_{2}$ 形成的——
换句话说,点 $\alpha_{12}$ 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两个点”,但这两个点又距离足够近,以至于可以被看作一个点,因此,我们就称这样 具 有 两 个 点 的 性 质 但 表 现 为 一 个 点 的 形 式 的 点 为“ 双 胞 胎 点 ”。
事实上,由于函数上可导的点(即切线存在的点),一定是如上所定义的“双胞胎点”,所以,如果一个点不是“双胞胎点”,那么,这个点就是一个不可导点(即切线不存在的点)。
为什么尖点不可导
根据「荒原之梦考研数学」的《判断一个点是不是尖点的“峰”式图形化方法:落圆法》这篇文章可知,尖点是“独生子点”而非“双胞胎点”,再结合本文前面所得的“只有双胞胎点是可导点”的结论可知,尖点一定是不可导点。
高等数学
涵盖高等数学基础概念、解题技巧等内容,图文并茂,计算过程清晰严谨。
线性代数
以独特的视角解析线性代数,让繁复的知识变得直观明了。
特别专题
通过专题的形式对数学知识结构做必要的补充,使所学知识更加连贯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