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试的时候,如果我们想要快速准确地完成题目,就需要所谓的“题感”,其实,这里所说的题感就是一种“思维定势”。
但是,有些情况下,比如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思维定势也可能导致我们解题陷入困境或者求解出错误的结果。
那么,思维定势到底有没有好处呢?
该如何培养正确的思维定势呢?
其实,思维定势在考试中的作用就是明显的一把“双刃剑”。
为了弄清楚上面的问题,首先要清楚的是,我们大量做题为了什么:
[1]. 为了打牢基础,熟练掌握基本的公式和定理;
[2]. 为了培养“题感”,加快解题速度;
上面两点都是我们考前要大量做题的原因。由于“题感”本质上就是一种“思维定势”,所以,做题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对各种考试可能出现的题型的“思维定势”,这样才能缩短思考的反应链,迅速调集预先的知识和技巧储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对题目的求解。
但是,很多事物都有两面性,“思维定势”也分为“好的思维定势”和“坏的思维定势”,或者说,思维定势也是有“副作用”的。
因为,借助思维定势加快解题速度就意味着要减少对题目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程度,也就意味着要拿之前积累的“储备”来解决现在遇到的问题,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发生拿来的“储备”和现在的问题不匹配或者不完全匹配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踩坑”了。
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踩坑”,我们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
做更多的题目,而且要好好的总结做过的题目。这样可以让我们储备的“思维定势”类型变得更加丰富,之后再拿出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有可能拿出来更加匹配现在遇到的问题的“思维定势”;
在用思维定势的时候一定要加上适当的“监督机制”。也就是说,在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准备用经过事先练习的解题方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稍微考虑一下这么用是否合适,题目中是否有坑。但是,这个“监督机制”也要适度而为。因为,如果监督机制用得太“弱”,那么就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但如果这个监督机制用得太“强”,就有可能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甚至有可能因为过于“多疑”而陷入思维的混乱,影响那些正确或者说合适的“思维定势”的发挥。
所以,对于思维定势,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不能不用,也不能乱用,这其中的具体做法,还需要同学们在解题的过程中,依据自身情况,不断调整,使得自己和自己头脑中的“思维定势”可以配合得更加“天衣无缝”。加油!
本文由荒原之梦考研数学(zhaokaifeng.com)原创。
最初发布时间:2024 年 06 月 08 日
⁜ 本文头图信息 ⁜
作者:Phlsph7
创作时间:2024 年 05 月 13 日
授权协议: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 CC0 1.0 通用公有领域贡献许可协议授权。
图片来源:wikipedia.org